纪委书记 苏团平
生机盎然的5月,有幸坐在南开大学的教室里聆听教授们谈古论今,“获得感爆棚”。周德丰教授讲授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华》,特别是“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有助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廉政理念,可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国廉政思想肇始于战国时期,当时诸子百家们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自己的廉政思想,表达了对廉政治理的向往,推动了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家强调德政、仁政。代表人物孔子认为统治者应节约用度,量入为出,从政者要做到“惠而不费”、“欲而不贪”。孟子进一步提出廉洁不仅是道德要求,而且还是影响教化别人的需要,“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这些蕴涵着“廉政”思想的言论,反映了儒家学者们的治国感悟和政治智慧,影响深远,具有无法替代的强大功能,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仍有重要意义。
法治是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模式。春秋时期管仲、子产,战国初期的李悝、商鞅,战国晚期韩非子等,都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法家看来,好利和私欲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奢望官吏们自觉做到廉洁奉公,不去追逐私利是很难的,只有以强大的外力才能迫使人们克制自己的作恶动机。如韩非子主张:“古之善守者,以其所重禁其所轻,以其所难止其所易。”即强调治理国家应该依靠法律,用重刑惩罚犯罪者。可以说,认为预防和惩治腐败就要多用重典的,是受法家思想的影响。
从整体上看,中国传统廉政思想的内容是丰富的,所涉及的廉政措施也比较全面。但为什么中国古代各个王朝的廉政建设时好时坏,最终都没有逃脱腐败亡国的命运呢?除了封建王朝固有的局限性之外,重要的原因就是实践廉政思想的片面性和任意性。就某一个朝代而言,或就某一个朝代的皇帝执政统治时期而言,其廉政措施往往都是单打一,忽视了综合治理。强调以德养廉,则忽视或抛弃了法治、制度的治理手段;强调重刑惩贪,则忽视或抛弃了德治手段。作为系统工程的廉政建设,涉及法治、制度、道德、舆论监督等诸多因素,须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方能收到实效。